1111 222 3333

首页

    实验室动态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实验室动态信息> 正文

    刘柱老师在综合期刊Research上发表论文:通过噪声随机共振以增强信噪比的多种新型传感架构

    发布人:刘小年日期:2024-10-13浏览数:

    近日,金宝搏官方188、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京大学联合在中国科协和美国科学促进会联手打造的全新综合性期刊ResearchIF8.5上发表了题为“Multi-Type Stochastic Resonances for Noise-Enhanced Mechanical, Optical, and Acoustic Sensing”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34133/research.0386)。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刘柱副教授为第一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志鹏博士后为通讯作者。

    1.研究背景

    噪声对于人造材料和器件来说,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虽然我们尝试降低它,但始终无法完全消除。有趣的是,大自然中有一种叫做随机共振的现象,它却能巧妙地把噪声转化为优势。这种奇妙的现象最初是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研究地球冰河时代周期时发现的。之后,科学家在生物系统里也发现了许多因噪声而增强的现象,并据此设计出能强化人体生物感受器的电子设备。

    随机共振主要有两种:可激发随机共振和双稳态随机共振,这取决于它们的感觉阈值是单稳态还是双稳态。不过,目前大多数技术还只能应用于特定的物理系统,并且只能实现一种随机共振。如何将这种技术更广泛地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的传感器中,仍然是个未解的难题。

    2.研究进展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金宝搏官方188、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设计出了一种可以同时利用多种随机共振的新型传感器架构(图1)。

    1用于机械、光学和声学传感的多类型随机共振

    研究者们使用无线电路来实践他们的传感器设计,并成功将其应用到机械、光学和声学传感领域(图2)。他们充分考虑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噪声来源,如身体动作、环境光线和周围声音,并巧妙地将这些噪声转化为传感过程中的助力。结果显示,新传感器的性能在信噪比这一关键指标上,分别提升了8倍、2倍和5倍。

    上一条:转学校网 - 我校物电院在“基于全国产器件的无人机载智能吊舱”技术研究中获重要进展

    下一条:刘柱老师在期刊Photonics Research上发表论文:基于哈密顿跳频的高响应非线性传感器

    【关闭】 打印 收藏
    Baidu
    map